中小企業在汰換軟硬體,可是出了名的慢,若是對公家單位,軟硬體是不會列入補助;若是私人自己出資,那就是加減用,也就是「微升級」,減少成本的支出,但經營者不知道的是,越來越多的軟硬體廠商,會開始以系統的版本,作為升級硬體的策略,不只桌上型電腦,還有平板電腦、手機等,以前是可以硬撐,但隨著系統為因應AI的發展,需求變多,舊的版本逐年在停止更新,未來企業還能頂得住硬體汰換潮嗎?
但唯一慶幸的是,未來實體儲存設備的支出,會改成購買雲端儲存系統,較不會出現因為實體硬碟故障,而必須支出去購買硬碟支應,當然經營者也必須要與時俱進,了解軟硬體的最新進展,才不會該省的沒有省到,不該省的卻無意中流失先機。
雖然已經進入到可以帶著平板和手機進行辦公和編輯,但畢竟還是有些操作不順之處,例如有人會對小螢幕繕打文件不習慣,或者剛好支應的編輯APP沒有付費完整版,這都是侷限所在,但如果配置一台筆記型電腦,可以很順利處理各種狀況,若要求不是電競等級,以一般文書型筆電而言,市價是不會貴到離譜,甚至會有些專案給中小企業考慮。畫面轉到公家單位,據說更新機台更是難上加難,在政府強調與國際接軌,以及臺灣是資訊大國的口號下,對應上卻是綁手綁腳的採購限制,如何無痛讓各單位升級軟硬體設備,將是需要正視的萬年習題。